以素食之名,繪心靈覺醒之景——讀韓江《素食者》有感

■陳猛猛
在文學的浩瀚星空中,總有一些作品以其獨特的光芒穿透時間與空間界限,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202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國作家韓江的《素食者》便是這樣一部令人震撼、引人深思的佳作。小說以其抒情而撕裂的風格,展開一幅細膩而復雜的人性畫卷。
《素食者》講述了一個中年女性英惠在經歷了一場噩夢之后突然拒絕吃肉的故事。這一看似簡單的轉變,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寓意。英惠的這一舉動不僅是對傳統飲食習慣的挑戰,更是對女性身份、家庭角色以及社會期待的顛覆。
小說中,作者巧妙運用大量隱喻和象征手法。例如,“素食者”這一稱呼不僅代表著英惠對肉食的拒絕,更象征著她對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期待的顛覆。同時,英惠想象自己變成一棵樹的情節也充滿深刻寓意。樹是自然界中的生命力量,象征著簡單、平凡和安定。英惠通過想象自己變成一棵樹來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救贖。
韓江通過英惠的故事,揭示了現代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種種困境。英惠的父親深受軍人思維限制,丈夫是普通上班族,母親是恪守傳統婦道不發聲的女人。他們都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但他們的悲歡并不相同。英惠試圖通過拒絕吃肉這一行為來表達不滿和反抗,但她的這一舉動卻遭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強烈反對和壓制。
在覺醒的曙光中尋覓真我之路,從拒絕吃肉這一看似微小的行為開始,英惠逐漸掙脫了社會角色的束縛,開始探索自我存在的意義。她不再滿足于做他人的附屬品,而是渴望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在這一過程中,英惠經歷了家人的不理解、社會的排斥。但她從未放棄,反而以一種近乎決絕的姿態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存在與抗爭。
英惠的覺醒更是對人類整體命運的反思和追問。瑞典學院的頒獎詞稱她“用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正是對這部作品最精準的概括。
在韓江筆下,愛,成為解除一切困境的“解藥”。盡管英惠的抗爭之路充滿艱辛與孤獨,但正是那份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讓她在絕望中找到了希望、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人生就應該像樹一樣肆意生長卻不忘養育自己的泥土。”英惠選擇成為一棵樹,不僅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避,更是對生命力量的向往與追求。
讀完《素食者》,如同經歷了一場心靈洗禮。韓江用她所寫的故事告訴讀者: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尋找著救贖之路。或許那條路充滿荊棘與坎坷,但只要勇敢地邁出步伐,堅持內心的信念與追求,就一定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正如英惠所希望的那樣——成為一棵樹,簡單、平凡、安定地生長著,卻擁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
《素食者》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面鏡子,讓讀者在審視他人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它激發了我們對于生命、對于自我、對于社會的深刻思考。在這個充滿喧囂與浮躁的時代里,《素食者》如同一股清流,提醒讀者時刻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勇敢追尋屬于自己的生命真諦。
校對 謝明芮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